集团新闻
NEWS
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产业板块 ,竭诚向社会奉献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后疫情时代里 “双循环”格局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五大关键词

2020-10-16 17:57:35

新冠疫情及今夏南方洪涝发生以来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为应急抢险 、减灾救灾 、重点工程的快速复苏 、助力基建经济迅速走出困境 ,不负自己的产业使命 ,做出了令人点赞的奉献 。2020年1-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都高于去年同期 ,跑赢了大部分传统材料产业 。

2020年伊始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社会正常运行的节奏 ,世界各国经济备受冲击 ,但中国却率先吹响了经济与社会复苏的号角 。大半年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 、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 ,以及6-7月南方地区遭遇强降雨天气甚至洪涝灾害 ,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我国经济实现先降后升 ,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复苏态势 ,表现出了稳健高效的自我修复能力 ,令世人瞩目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期间 ,包括旅游在内的假日经济强烈反弹就是最好的例证 。

 当前 ,“疫考”还在严峻地继续着 。但是中国已经开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 ,继续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创建新愿景 、树立新优势显得格外重要 。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是中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 。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 ,如何审视与期待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发展 ,以下五个关键词可以做为观察之眼 。

 稳步正增长 半年受疫情影响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开复工延迟 ,直到4月底才基本实现全面复工 ,生产时间较往年减少一个月左右 。但是从4月份开始 ,重点产业生产加速 ,产品当月产量开始了同比上涨的走势 ,行业当月重点经济指标也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一季度疫情的负面影响 。之后的几个月 ,大型企业及优秀品牌产品大都进入了满负荷生产的时期 。全行业抢时间把由于疫情与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

 从行业经济指标来看 ,上半年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7343.53亿元 ,同比减少1.5% ;利润总额累计301.97亿元 ,同比减少7.1% 。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降幅逐月收窄 ,从单月经济数据来看 ,4月份开始 ,行业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1-8月 ,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止降回升双双实现同比增长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产品当月产量继续保持同比增长走势 ,其中混凝土排水管 、混凝土压力管及混凝土预制桩当月产量增速达到两位数 。大部分产品1-8月累计产量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混凝土预制桩累计产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混凝土压力管累计产量已实现微幅同比增长 。8月份 ,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10456.27亿元,比去年同期数增长0.7% ;利润总额累计479.24亿元 ,比去年同期数增长0.73% 。

 服务“双循环” 在遭遇了新冠疫情的突袭并有效防控后 ,决策层依据世界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 ,做出经济“双循环”的战略布局 。这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既是动力亦是考验 。我们已经看到 ,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建筑业 、房地产业投资持续改善 ,其中房地产业上半年投资实现0.6%的增长背景下 ,基础设施领域中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及水利管理业投资也都实现了增长 ,这些都有效拉动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需求 。同时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行业开拓了国际化发展空间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链正由纵向整合向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 、由单一材料制造商向产业集成服务商发展 、由注重开发国内市场向“走出去”国际化发展迈进 。

 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完全符合国家“双循环”的发展战略 。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拥有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 ,这是全行业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基础 。我们不仅在原材料开发 、生产制造 、市场营销方面拥有产业优势 ,而且在物流 、机械装备 、智能软件开发 、标准制定 、质量检测以及产业展会方面不断取得新进步 。

 提速新业态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的新技术 、新产业 、新模式 、新业态正在大量涌现 。信息技术 、先进制造业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节能技术 、绿色 、智能 、环保等等正在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跟上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全行业的使命和责任 。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和一旦突破将颠覆行业现状的技术 ,其中对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包括大数据 、云计算 、信息化 、智能化 、新材料 、超高性能材料 、增材制造 、固废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 ;一旦突破将颠覆行业现状的技术有超高性能混凝土 、强度与水化热可调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与外加剂大数据平台 、规模化低成本高强轻骨料 、混凝土表面改性与修补材料 、装配式建造技术与预制构件生产应用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智能自防护混凝土等等 。

 随着国家对矿山资源治理不断深入推进 ,大型规范骨料企业逐步替代无序开采制砂小厂 ,大型水泥企业依靠自身矿山资源优势不断整合矿山资源延伸骨料业务 。2020年上半年 ,在社会整体需求疲软的情况下 ,大型水泥 、骨料-混凝土产业链发展企业的骨料销售对小骨料企业的替代效应凸显。部分企业积极对接装配式建筑延伸混凝土预制构件业务 ,同时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 。新冠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基础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从行业内上市公司表现可以看出 ,企业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 ,通过延伸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完善供应链 、产业链 ,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

 绿色智能化 混凝土行业具有宝贵的利废属性 ,混凝土亦是我国工业固废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最大承接产业之一。统计资料显示 ,“十三五”初期 ,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的年综合利用量约近20亿吨 ,综合利用率达50%多 。值得提出的是水泥 、混凝土行业利用废渣量已超过10亿吨 ,同比增加10%以上 。用于商品混凝土超过6亿吨 ,总产值近5000亿元 。

 

2020年9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开始实施 。

 我国混凝土产业发展迅速 ,2019年产值突破1.5万亿元 ,已连续多年成为建材行业的最大产业 ,固废与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应用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取得了显著提高 。可以说 ,混凝土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实现大规模消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水泥混凝土作为人类使用量最大的人工材料 ,在我国已成为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行业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 ,在我国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已达70%后 ,建筑垃圾的资源利用率只有5% ,是典型的固废资源化“短板” ,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最重要消纳产业依然是混凝土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全行业的发展共识 ,科学且依法纳废将成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光荣使命 。

 坚持高质量 近年来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新成效 。一是今年克服和对冲了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 ,经营业绩亮丽 ,实现主营收入与利润双双同比微升 。二是众多企业在创新中不断收获新产品 、新技术 、新装备 。这些新成果新业绩将在12月举行的“2020中国混凝土展”上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与检阅 。三是绿色与智能化发展正在成为行业自觉行动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艰巨 ,产能严重过剩下的市场竞争加剧 、长期持续性的资源短缺等等或会因此次疫情给行业和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冲击与思考 。当前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仍处于动力转换 、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 ,仍要加快培育新市场 ,拓展新领域 。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格局转变以及产业竞争态势激烈的背景下 ,瞄准新技术 、新产品 、新业态 、新模式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和知识化,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才能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